校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全流程各要素深度融合,经研究决定启动2025年度“AI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申报工作,着力打造长安大学“100AI+”研究生课程品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聚焦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AI+学科”深度融合创新。通过构建智能教育场景、重塑教学流程、创新培养模式,着力破解研究生教育中的结构性难题,培育具有数字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申报类型
(一)“AI+学科核心课”类
(二)“AI+学科拓展课”类
(三)“AI+公共通识课”类
(四)“AI+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类
突出创新引领,鼓励开展生成式AI教学应用、智能场景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发、AI驱动的个性化培养等实践探索。注重应用实效,强调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形成“AI+研究生”典型应用场景。聚焦核心问题,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学术评价改革等关键领域,提升人才培养成效。鼓励交叉合作,支持跨学科团队、校企联合的创新实践。
专业核心课参照《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设置,专业扩展课对应研究生培养方案内的学科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通识课对应研究生培养方案内的公共基础课。
三、建设内容
“AI+学科核心课”、“AI+学科拓展课”、“AI+公共通识课”类,人工智能对课程应用场景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研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图谱、智能教案、教学团队协作、题库建设、资源检索、课智能批改、课堂授课助手、备课辅助、教学管理、数字人等。
“AI+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类,将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全流程各要素,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模式,形成 AI 赋能研究生教育的典型案例,解决个性化培养、教学质量提升、过程质量监控、心理育人、科研效率提升、资源分配等问题,探索智能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申报条件
1. 项目负责人应为全职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承担研究生教学、指导工作或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2. 课程类建设应为我校研究生课程库中正在开设的课程,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备课程建设基础的在线精品课程以及我校优势学科的主干课程。
3. 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共建课程。
4. 限项要求:每位教师同年限主持1项、参与不超过2项。
五、申报流程
1.项目按照《2025年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分类》(附件1)的各类别进行申报,建设周期原则上为1年。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院评审及推荐。
2.项目申报人对照项目建设内容填写《长安大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附件2)。
3.各学院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并择优推荐。请于2025年4月28日前将推荐项目《申请书》(附件2)一式3份、《长安大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信息汇总表》(附件3,项目按照推荐顺序排序)一式1份报研究生院(北校区北辰楼219室),上述材料电子版以学院为单位打包发送至邮箱:pyk@chd.edu.cn.
联 系 人:白文倩
联系电话:61106452/82334324
研究生院
2025年4月15日
附件1:2025年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分类.xlsx
附件2-1:长安大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AI+课程”类.docx
附件2-2:长安大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AI+教育研究”类.docx
附件3:长安大学“AI 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信息汇总表.xlsx